暑气腾腾,一杯奶茶解千愁。跨城代购的新闻让茶颜悦色又火了一把;“你爱我,我爱你,米雪冰城甜蜜蜜”广为传唱。现如今,奶茶遍布大街小巷,饥饿营销再现,排长队买奶茶已成为生活日常;芝士桃桃、葡萄酪酪名字五花八门。奶茶看似有奶有茶有水果,是一种健康饮品,实则并非如此,消费者正在被奶茶“驯化”,沉溺于“夏日祛暑解渴必需品”名号。然而据专业检测仪器数据显示,奶茶具有含量超标、制作环境不达标等问题,并非夏日“良药”,多个检测仪器合力破“奶茶局”。
奶茶并非奶和茶,而是一种勾兑饮品,并无营养价值。此前,福建省消委会、福州市消委会利用定氮仪、蛋白质测定仪检测奶茶的蛋白质含量,结果让人瞠目结舌。市场随机选择29款样品奶茶的蛋白质含量均低于0.5g/100g,不符合率高达72.5%。其中,快乐番薯、都可2个品牌4款奶茶样品蛋白质检测均低于0.08g/100g的仪器检出低限,未能检出蛋白质含量。实际上,《GB/T 21733-2008茶饮料》规定奶茶饮料的蛋白质含量≥0.5g/100g,这些检测结果与规定大相径庭。
另外,数显糖度计检测结果显示,在添加正常糖量的情况下,500ml的奶茶能量约等于6两米饭;脂肪含量超过30g的薯片;正常糖量含有10小块方糖。“无糖”“微糖”含糖量高于国家标准,奶茶普遍含有大量咖啡因等多个问题危害人体健康。
从国家规定方面看,奶茶自身不仅含营养量较低,且添加剂多次超过国家标准。前不久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利用培养皿、显微镜、光谱、气质联用仪等仪器,对部分网红饮品进行专项抽检,发现有15批次超范围添加人工食用色素日落黄。商家滥用人工色素,不仅因为价格低廉,还因为其颜色鲜艳,性质稳定,着色力强,可以任意调色。经检测研究如果长期食用过量人工色素,对人体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。巨大利润下,商家面对奶茶市场这块“蛋糕”,罔顾食品制作要求,滥用添加剂获利。
然而这并非奶茶次翻车。2019年7月,甘茶度被爆出员工用烂水果榨汁、徒手切水果等卫生安全问题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,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关于餐饮场所销售现泡茶、果汁等产品的质量抽检结果显示,共发现不合格茶饮119批次,不合格原因主要是微生物超标,人工色素、防腐剂、甜味剂不达标。大量数据表明,奶茶添加剂超标,违反国家食品安全规定,奶茶与“良药”二字相差甚远,食品健康安全亟待解决。
退一步说,即使奶茶成分检测在安全值内,其制作卫生环境堪忧也令食品安全面临新一轮挑战。今年5月,据福建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,一点点、茶百道等多家品牌存在从业人员未办健康证、后厨物品随意放置、部分食品原料未封口,员工个人已开封的食品与店内原料混放原材料上没有标识、制作台脏乱、厨房地面潮湿,垃圾桶垃圾外露等卫生问题,清洁度检测仪指数爆表。“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”。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道防线,同时也是后一道防线。防线一旦被突破,食品安全无从保证,健康问题无从解决。
纵观奶茶局面,安全健康问题当前,需要政府、商家以及消费者三力合一。
首先,从政府角度来看,截至目前,我国颁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366项,包括通用标准、产品标准、生产规范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。他们相辅相成、有机衔接,从不同角度对多类食品进行风险管控。近日,《茶类饮料系列团体标准》正式发布,标志着饮品类要求再次提高。今后,政府还需加大打击力度,严厉打击、严肃处理违规操作奶茶店铺,加大惩罚力度,让犯者知法而退。另外建立卫生检测系统,宜早不宜迟,实现从整改到预防模式的改革,守护舌尖上的安全。
其次,多个品牌奶茶店自行、相互监督。保证制作环境干净、卫生,严格要求各连锁店铺的成分剂量和加入标准。店铺想要长红,守住食品安全是真理。
其实,健康安全还需消费者加强自控能力。用料和制作环境的达标之下,奶茶不会有特别大的健康危害,但频繁大量饮用奶茶会导致糖、脂肪、咖啡因、反式脂肪酸等物质摄入过量。因而,奶茶当饮用要节制,当作生活的调味剂,偶尔品尝即可。
奶茶颜值是表象,食品安全才是真内涵。炎炎暑日,奶茶可饮,切忌贪杯哦。